中投顧問重磅推出產業研究大腦,是"產業研究的數字化高效工具",歡迎試用體驗! | ||||
---|---|---|---|---|
產品名稱 | 目標用戶 | 核心功能定位 | 產品介紹 | 試用申請 |
產業研究大腦 | 政府、企業內關注產業發展的領導及工作人員 | 產業研究工作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 詳情 > | 申請 > |
聯系電話: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掃碼:
“粵港澳大灣區”入選中投顧問2024年十大投資熱點!
1.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廣東省積累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和應對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現在又迎來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性機遇。2018年,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廣深港高鐵順利開通運營為代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邁出了實質性步伐。2023年4月下旬,粵港澳三地共同公布110項“灣區標準”,其中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類有14項;11月底,粵港澳大灣區的超級工程深中通道主線正式貫通,計劃2024年建成通車。
2.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以下稱珠三角九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目前總人口約7000萬人,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3.作為區域經濟的領頭羊,灣區內上市公司也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可以憑借香港知識產權保護良好與專業服務優良的優勢,吸引國外先進的科技、創意、研發為我所用。同時,粵港澳大灣區還可以利用香港科研人員熟悉外國先進科技、善于使用根據國際標準/框架開發技術的特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另一方面,大灣區的科研成果落地產生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也可以以大灣區為依托,積極拓展國際業務,占領國際市場。
第一章 全球灣區經濟發展分析
1.1 灣區經濟的概念與內涵
1.1.1 灣區的分類
1.1.2 灣區經濟內涵
1.1.3 灣區經濟的特征
1.1.4 灣區經濟發展演變
1.1.5 灣區經濟形成機理
1.1.6 灣區經濟的規模
1.1.7 灣區城市發展排名
1.2 紐約灣區
1.2.1 區域簡介
1.2.2 發展歷程
1.2.3 區域組成
1.2.4 交通體系
1.3 舊金山灣區
1.3.1 區域簡介
1.3.2 核心城市
1.3.3 主要產業
1.3.4 交通建設
1.3.5 環境特點
1.4 東京灣區
1.4.1 區域簡介
1.4.2 區域組成
1.4.3 規劃布局
1.4.4 交通建設
1.5 國際灣區建設啟示及國內灣區建設動態
1.5.1 紐約灣區發展啟示
1.5.2 舊金山灣區發展啟示
1.5.3 科技創新成為關鍵
1.5.4 國內灣區建設動態
第二章 2022-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綜述
2.1 粵港澳大灣區自然地理概述
2.1.1 地理區位
2.1.2 城市范圍
2.1.3 地質地貌
2.1.4 水文氣候
2.1.5 植被土壤
2.2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基礎條件分析
2.2.1 自然資源
2.2.2 區域面積
2.2.3 人口規模
2.2.4 經濟規模
2.2.5 產業格局
2.2.6 交通條件
2.3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義
2.3.1 深化港澳與內地融合
2.3.2 持續推進中國經濟
2.3.3 輻射帶動泛珠三角
2.3.4 更好參與國際競合
2.4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特色優勢分析
2.4.1 體制優勢顯著
2.4.2 地理區位優勢
2.4.3 互聯互通優勢
2.4.4 經濟實力雄厚
2.4.5 城市競爭實力
2.4.6 合作基礎良好
2.4.7 創新驅動優勢
2.4.8 科技實力突出
2.4.9 國際化水平領先
2.5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回顧及現狀分析
2.5.1 發展狀況回顧
2.5.2 區域合作動態
2.5.3 科技創新加快
2.5.4 強化產權保護
2.5.5 投資環境優化
2.5.6 構建優質生活圈
2.6 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級灣區對比
2.6.1 基本情況介紹
2.6.2 發展歷程對比
2.6.3 經濟規模對比
2.6.4 城市集群對比
2.6.5 發展模式對比
2.6.6 高等教育對比
2.6.7 企業競爭實力
2.6.8 流動指數對比
第三章 2022-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定位及規劃
3.1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政策規劃歷程
3.1.1 粵港澳大灣區相關政策匯總
3.1.2 內地及香港的稅收政策分析
3.1.3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3.1.4 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建設規劃
3.1.5 “十四五”規劃提及粵港澳大灣區
3.2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定位
3.2.1 總體定位
3.2.2 發展目標
3.2.3 城市群劃分
3.2.4 城市功能定位
3.2.5 產業發展定位
3.2.6 區域協同發展
3.3 粵港澳大灣區空間發展布局分析
3.3.1 空間發展布局特點
3.3.2 空間格局形成原因
3.3.3 產業空間布局的意義
3.3.4 灣區雙環式發展前景
3.3.5 產業空間發展機會
3.4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原則及目標分析
3.4.1 發展基本原則
3.4.2 戰略地位分析
3.4.3 發展目標分析
3.5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問題與障礙
3.5.1 經濟外向化較高
3.5.2 體制運行多元化
3.5.3 發展水平差距大
3.5.4 生態環境問題
3.6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措施建議
3.6.1 整體發展戰略分析
3.6.2 堅持科技創新引領
3.6.3 強化基建互聯互通
3.6.4 深化民生領域合作
3.6.5 推進合作平臺建設
3.6.6 其他灣區發展啟示建議
第四章 2022-2024年廣州市投資環境評估分析
4.1 廣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條件
4.1.1 發展優勢
4.1.2 發展劣勢
4.2 廣州市基礎設施建設分析
4.2.1 公共交通建設情況
4.2.2 物流運輸市場規模
4.2.3 交通運輸建設規劃
4.2.4 推動新基建的發展
4.3 廣州市經濟運行現狀
4.3.1 國民經濟總值
4.3.2 工業發展情況
4.3.3 固定資產投資
4.3.4 對外經濟狀況
4.3.5 人口消費市場
4.3.6 消費市場規模
4.3.7 金融市場運行
4.4 廣州市重點產業發展分析
4.4.1 先進制造業
4.4.2 現代服務業
4.4.3 文化產業
4.4.4 信息技術產業
4.4.5 戰略性新興產業
4.5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下廣州市投資潛力分析
4.5.1 信創產業發展潛力
4.5.2 服務行業發展潛力
4.5.3 新興產業發展潛力
4.5.4 科技創新潛力分析
4.5.5 灣區交通網建設潛力
4.6 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字貿易中心
4.6.1 建設背景分析
4.6.2 建設條件分析
4.6.3 建設問題分析
4.6.4 建設對策分析
4.7 廣州市“十四五”發展規劃及任務
4.7.1 總體發展目標
4.7.2 科技創新任務
4.7.3 發展新興產業
4.7.4 綜合交通布局
4.7.5 抓住建設機遇
4.7.6 數據智能驅動
4.7.7 堅持民生建設
第五章 2022-2024年深圳市投資環境評估分析
5.1 深圳市基礎設施建設分析
5.1.1 基礎設施建設現狀
5.1.2 公共交通建設布局
5.1.3 物流運輸市場規模
5.1.4 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5.1.5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5.1.6 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5.2 深圳市經濟運行現狀
5.2.1 國民經濟總值
5.2.2 經濟結構分析
5.2.3 地區財政收入
5.2.4 工業發展情況
5.2.5 固定資產投資
5.2.6 對外經濟請況
5.2.7 消費市場規模
5.2.8 城市創新能力
5.3 深圳市重點產業發展分析
5.3.1 文化創意產業
5.3.2 高新技術產業
5.3.3 現代物流業
5.3.4 金融業
5.3.5 戰略新興產業
5.3.6 未來產業發展
5.4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下深圳市投資潛力分析
5.4.1 地區發展優勢顯著
5.4.2 對外投資穩步增長
5.4.3 深港合作前景展望
5.4.4 城市市場活力凸顯
5.4.5 區域創新優勢顯著
5.4.6 融入大灣區的布局
第六章 2022-2024年香港投資環境評估分析
6.1 香港發展優勢分析
6.1.1 制度優勢
6.1.2 人才優勢
6.1.3 區位優勢
6.1.4 投資優勢
6.1.5 國際化優勢
6.1.6 在大灣區的優勢
6.2 香港經濟運行現狀
6.2.1 地區發展地位
6.2.2 宏觀經濟情況
6.2.3 金融產業發達
6.2.4 地區投資規模
6.2.5 對外經濟情況
6.2.6 基礎設施建設
6.3 香港重點產業發展分析
6.3.1 金融產業
6.3.2 科技產業
6.3.3 金融科技產業
粵港澳大灣區指的是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群。是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后,世界第四大灣區。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
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13萬億元人民幣。2023年上半年,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合計達5.12萬億元,占廣東全省GDP總量的81%。從增速來看,深圳、佛山、珠海、中山、惠州等5座城市GDP增速均高于全省5%的整體增速,東莞、肇慶兩市GDP增速排名靠后。
科技創新是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截至2023年5月,大灣區已建成34家國家級和71家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掛牌運作,科技創新綜合水平邁入全球前列。
為深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以標準化助推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經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有關部門,于2023年4月印發了《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標準發展指南(試行)》。2023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規劃提出了到2024年、2029年、2035年的發展目標。到2035年,“一國兩制”優越性全面彰顯,合作區經濟實力和科技競爭力大幅提升,成為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的有力增長極;琴澳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琴澳要素流動自由便利,在合作區就業的澳門居民約8萬人、居住的澳門居民約12萬人,四新產業有力支撐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合作區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戰略目標基本實現。2023年12月25日,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提升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國際化水平最高的區域之一。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它既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腹地,也是聯接國內和國際循環的關鍵樞紐。大灣區不僅在推動“雙循環”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同時也受惠于“雙循環”,成為引領中國經濟高質量增長、高水平開放的新引擎。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8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共十章。首先介紹了灣區經濟的發展情況,隨后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基礎及規劃目標進行了具體解析,接著詳細分析了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城市的投資潛力,報告重點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現代服務業、金融行業、制造業、環保產業等投資熱點行業做了詳實的分析,最后,報告分析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及前景進行預測和分析。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來自于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商務部、香港政府統計處、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珠三角各市統計局、香港貿易發展局、中投產業研究院、中投產業研究院市場調查中心以及國內外重點刊物等渠道,數據權威、詳實、豐富,同時通過專業的分析預測模型,對行業核心發展指標進行科學地預測。您或貴單位若想對粵港澳大灣區投資環境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粵港澳大灣區地區相關行業,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