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顧問重磅推出產業研究大腦,是"產業研究的數字化高效工具",歡迎試用體驗! | ||||
---|---|---|---|---|
產品名稱 | 目標用戶 | 核心功能定位 | 產品介紹 | 試用申請 |
產業研究大腦 | 政府、企業內關注產業發展的領導及工作人員 | 產業研究工作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 詳情 > | 申請 > |
聯系電話: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掃碼:
第一章 軍民融合產業相關概述
1.1 軍工行業基本介紹
1.1.1 軍工行業定義
1.1.2 軍工行業市場主體
1.1.3 軍工行業基本分類
1.2 軍民融合定義及內涵
1.2.1 軍民融合定義
1.2.2 相關概念解釋
1.2.3 軍民融合內涵分析
1.2.4 軍民深度融合標志
1.2.5 軍民融合管理體系
1.3 軍民融合發展范圍
1.3.1 軍民技術融合
1.3.2 軍民企業融合
1.3.3 軍民需求融合
1.3.4 軍民制度融合
第二章 2022-2024年世界軍民融合產業運行狀況及經驗借鑒
2.1 世界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狀況
2.1.1 產業發展動因
2.1.2 市場發展特點
2.1.3 產業技術成果
2.1.4 發展態勢分析
2.2 美國軍民融合發展狀況剖析
2.2.1 軍民融合發展階段
2.2.2 軍民融合發展路徑
2.2.3 軍工企業發展解析
2.2.4 軍民融合發展經驗
2.3 世界軍民融合發展典型模式分析
2.3.1 “軍民一體化”模式
2.3.2 “先軍后民”模式
2.3.3 “以民掩軍”模式
2.3.4 “以軍帶民”模式
2.4 世界軍民融合發展經驗借鑒
2.4.1 制定規劃有效實施
2.4.2 形成良性互動機制
2.4.3 構建軍民合作關系
2.4.4 構建完善法規制度
第三章 2022-2024年中國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環境分析
3.1 政策環境
3.1.1 頂層戰略設計
3.1.2 中央政策解析
3.1.3 軍委政策分析
3.1.4 國防軍工政策
3.1.5 產業相關政策
3.2 經濟環境
3.2.1 宏觀經濟概況
3.2.2 對外經濟分析
3.2.3 工業運行情況
3.2.4 固定資產投資
3.2.5 宏觀經濟展望
3.3 軍事環境
3.3.1 世界軍事形勢
3.3.2 國防軍費狀況
3.3.3 國際軍事合作
3.3.4 軍事需求影響
第四章 2022-2024年中國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狀況
4.1 中國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現狀
4.1.1 發展意義解析
4.1.2 發展歷程分析
4.1.3 產業發展架構
4.1.4 市場規模分析
4.1.5 企業經營狀況
4.1.6 市場發展現狀
4.1.7 行業改革政策
4.1.8 資產證券化進展
4.1.9 市場參與主體
4.1.10 地區軍民融合
4.1.11 融合路徑分析
4.1.12 發展模式構建
4.2 軍民融合標準化建設和發展解析
4.2.1 軍民融合標準化工作內涵
4.2.2 軍民融合標準化建設作用
4.2.3 軍民融合標準化工作現狀
4.2.4 軍民融合標準化建設問題
4.2.5 軍民融合標準化發展措施
4.3 軍民融合領域專利運營分析
4.3.1 軍民融合領域專利運營特殊性
4.3.2 軍民融合領域專利申請數量
4.3.3 知識產權軍民融合政策分析
4.3.4 軍民融合領域專利運營環節
4.3.5 軍民融合領域專利運營對策
4.4 中國軍民融合發展現存問題
4.4.1 在思想觀念層面
4.4.2 在法制建設層面
4.4.3 在政策執行層面
4.4.4 在市場需求層面
4.4.5 在產業融合方面
4.5 中國軍民融合發展對策建議
4.5.1 加強金融支持策略
4.5.2 建立并完善發展機制
4.5.3 構建政策支持體系
4.5.4 打造經濟資源內循環
4.5.5 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第五章 2022-2024年軍民融合發展配套改革措施深度分析
5.1 軍工科研院所改制
5.1.1 科研院所改制概述
5.1.2 科研院所改制意義
5.1.3 科研院所改制內容
5.1.4 科研院所改制方向
5.1.5 科研院所改革經驗
5.1.6 科研院所改革路徑
5.2 軍工集團改革
5.2.1 軍工集團主體概述
5.2.2 軍工集團公司制改革
5.2.3 混合所有制改革現狀
5.2.4 軍工集團資產證券化
5.3 裝備采購制度及價格體系改革
5.3.1 裝備采購定價議價制度基本內涵
5.3.2 裝備采購定價議價制度改革歷程
5.3.3 裝備采購與價格管理相關規定
5.3.4 軍品定價與采購機制改革重點
第六章 2022-2024年軍民融合軍轉民領域深度分析
6.1.1 軍轉民主要方式
6.1.2 軍轉民主要方向
6.1.3 軍轉民重點項目
6.1.4 專利軍轉民進展
6.1.5 軍轉民技術評價
6.1.6 軍轉民發展差距
6.1.7 軍轉民發展對策
6.1.8 軍轉民發展前景
6.2 軍民融合軍轉民企業發展分析
6.2.1 軍轉民企業分析
6.2.2 軍轉民企業發展困境
6.2.3 軍轉民企業發展對策
6.3 軍民融合軍用技術轉民用市場化分析
6.3.1 市場化發展內涵
6.3.2 市場化轉換途徑
6.3.3 市場化存在問題
6.3.4 推進市場化建議
6.4 軍民融合軍轉民發展案例剖析
6.4.1 國外軍轉民經典案例
6.4.2 國內軍轉民案例分析
6.4.3 國內重大資產重組案例
第七章 2022-2024年軍民融合民參軍領域深入剖析
7.1 軍民融合民參軍發展現狀分析
7.1.1 民參軍發展意義
7.1.2 民參軍準入環境
7.1.3 民參軍企業規模
7.1.4 民參軍專利分類
7.1.5 民參軍涉及領域
7.1.6 民參軍市場主體
7.1.7 民參軍競爭優勢
7.1.8 民參軍限制因素
7.1.9 民參軍融資需求
7.1.10 民參軍企業風險
7.1.11 民參軍市場空間
7.2 軍民融合民參軍典型發展模式
7.2.1 政府主推模式
7.2.2 產業集群帶動模式
7.2.3 科技城模式
7.2.4 大企業引領模式
7.3 軍民融合民參軍現存問題分析
7.3.1 行業準入門檻高
7.3.2 需求信息不對稱
7.3.3 資金支持不相同
7.3.4 民企待遇不平等
7.3.5 產權保護不到位
7.3.6 技術標準不接軌
7.4 軍民融合民參軍發展對策建議
7.4.1 優化資質審查程序
7.4.2 搭建公共信息平臺
7.4.3 金融支持企業建議
7.4.4 完善企業發展政策
7.4.5 推進制度改革創新
7.4.6 完善軍工行業規范
第八章 2022-2024年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發展全面解析
8.1 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發展狀況
8.1.1 協同創新主體
8.1.2 協同發展背景
8.1.3 協同創新實踐
8.1.4 協同發展模式
8.1.5 技術協同創新
8.1.6 發展案例分析
8.2 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平臺構建
8.2.1 平臺構建形勢與要求
8.2.2 平臺構建內涵與功能
8.2.3 平臺組織架構及運行機制
8.2.4 軍民融合創新平臺特征
8.2.5 創新平臺下發展思路
8.2.6 創新生態系統形成過程
8.2.7 創新生態系統的內涵
8.2.8 創新生態系統共生演化
8.3 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發展障礙
8.3.1 信息共享與技術產權障礙
8.3.2 協同創新鎖定與路徑依賴
8.3.3 相關金融支持有效性障礙
8.3.4 高校文化與評價體制障礙
8.4 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發展對策
8.4.1 創新生態系統構建對策
8.4.2 建立軍民互動交流機制
8.4.3 形成有效金融支持體系
8.4.4 強化校企交流合作機制
第九章 2022-2024年中國航天工業軍民融合發展分析
9.1 世界航天工業軍民融合發展分析
9.1.1 航天軍民融合頂層設計
9.1.2 航天企業軍民融合現狀
9.1.3 航天軍民融合發展思路
9.1.4 航天軍民融合發展措施
9.1.5 世界航天軍民融合經驗
9.2 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分析
9.2.1 商業航天發展驅動因素
9.2.2 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歷程
9.2.3 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分析
9.2.4 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現狀
9.2.5 商業航天產業鏈布局
9.2.6 商業航天發展存在問題
9.2.7 商業航天產業發展趨勢
9.3 中國航天工業軍民融合發展剖析
9.3.1 航天工業軍民融合意義
9.3.2 航天軍民融合發展歷程
9.3.3 航天軍民融合發展需求
9.3.4 航天軍民融合發展現狀
9.3.5 航天軍民融合發展問題
9.3.6 航天軍民融合發展舉措
9.4 中國航天企業軍民融合發展分析
9.4.1 發展現狀分析
9.4.2 企業發展途徑
9.4.3 管理模式構建
9.4.4 發展存在問題
9.4.5 企業發展對策
9.5 中國軍民融合發展商業航天解析
9.5.1 商業航天發展軍民融合背景
9.5.2 商業航天發展軍民融合意義
9.5.3 商業航天發展軍民融合條件
9.5.4 商業航天發展軍民融合前景
第十章 2022-2024年中國航空工業軍民融合發展分析
10.1 美國航空軍民融合發展經驗分析
10.1.1 航空工業發展規劃
10.1.2 航空軍民融合現狀
10.1.3 航空軍民融合發展
10.1.4 航空軍民融合措施
10.1.5 國外發展經驗借鑒
10.2 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現狀解析
10.2.1 運輸航空發展狀況
10.2.2 通用航空發展狀況
10.2.3 運輸效率與經濟效益
10.2.4 民航固定資產投資
10.3 中國航空工業重點領域軍民融合發展
10.3.1 航空發動機軍民融合
10.3.2 航空軍事物流軍民融合
10.3.3 航空投送軍民融合發展
10.3.4 航空應急救援軍民融合
10.3.5 航空軍機維修軍民融合
第十一章 2022-2024年中國船舶工業軍民融合發展分析
11.1 中國船舶工業運行情況分析
11.1.1 船舶工業運行情況
11.1.2 船舶工業運行特點
11.1.3 船舶工業現存問題
11.1.4 船舶工業發展建議
11.1.5 船舶工業市場預測
11.2 中國船舶工業軍民融合發展狀況
11.2.1 融合發展基礎
11.2.2 市場需求分析
11.2.3 企業發展特點
11.2.4 市場發展前景
11.2.5 地區發展典型
11.3 中國艦船領域軍民融合標準化建設
11.3.1 標準化工作現狀
11.3.2 標準化工作成果
11.3.3 標準化工作建議
第十二章 2022-2024年中國武器裝備行業軍民融合發展分析
12.1 中國武器裝備行業發展狀況
12.1.1 行業發展階段
12.1.2 行業重點政策
12.1.3 軍事裝備現狀
12.1.4 中美武器裝備
12.1.5 武器裝備費用
12.1.6 招標采購情況
12.2 中國武器裝備行業軍民融合發展
12.2.1 發展優勢分析
12.2.2 生產體系構建
12.2.3 行業發展方向
12.2.4 發展面臨問題
12.2.5 發展對策建議
12.3 中國武器裝備軍民融合系統建設分析
12.3.1 基本內涵介紹
12.3.2 實現形式分析
12.3.3 系統構成解析
12.3.4 運行架構設計
12.3.5 系統內在機理
12.4 中國武器裝備保障軍民融合發展解析
12.4.1 國外發展狀況
12.4.2 中國發展現狀
12.4.3 市場需求分析
12.4.4 發展模式探索
12.4.5 行業發展建議
12.5 中國武器裝備建設軍民融合發展戰略
12.5.1 軍工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
12.5.2 以解放思想引領軍民融合
12.5.3 以體制機制保證軍民融合
12.5.4 以政策制度支持軍民融合
12.5.5 以法治思維保障軍民融合
第十三章 2022-2024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軍民融合發展分析
13.1 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運行情況
13.1.1 行業發展規模
13.1.2 細分行業規模
13.1.3 行業效益規模
13.1.4 行業投資規模
13.2 中國信息服務業運行現狀分析
13.2.1 總體運行情況
13.2.2 細分領域規模
13.2.3 區域運行情況
13.2.4 從業人員分析
13.3 中國推進信息化軍民融合發展解讀
13.3.1 軍民融合信息化發展歷程
13.3.2 軍民融合信息化重要性
13.3.3 軍民融合信息化建設現狀
13.3.4 軍民融合信息化建設問題
13.3.5 信息化建設軍民融合措施
13.4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軍民融合發展分析
13.4.1 產業軍民融合必要性
13.4.2 產業軍民融合現狀分析
13.4.3 產業軍民融合現存問題
13.4.4 產業軍民融合發展對策
13.5 中國天基互聯網軍民融合發展分析
13.5.1 天基互聯網基本介紹
13.5.2 天基互聯網需求定位
13.5.3 天基互聯網軍民融合效益
13.5.4 天基互聯網軍民融合發展策略
13.6 中國軍民融合創新發展衛星通信產業解析
13.6.1 衛星通信軍民融合歷程
13.6.2 衛星通信軍民融合模式
13.6.3 衛星通信軍民融合現狀
13.6.4 衛星通信軍民融合規劃
第十四章 2022-2024年中國電磁頻譜領域軍民融合發展分析
14.1 國外電磁頻譜管理發展狀況綜述
14.1.1 國外頻譜管理軍民融合發展概述
14.1.2 俄羅斯軍民電磁頻譜管理發展經驗
14.2 電磁頻譜管理軍民融合發展分析
14.2.1 電磁頻譜管理意義
14.2.2 電磁頻譜管理軍民融合必要性
14.2.3 電磁頻譜管理軍民融合的特征
14.2.4 電磁頻譜管理軍民融合路徑規劃
14.2.5 電磁頻譜管理軍民融合發展對策
14.3 大數據背景下軍民融合頻譜利用分析
14.3.1 軍民融合頻譜綜合利用體系架構
14.3.2 軍民融合頻譜綜合利用工作原理
14.3.3 軍民融合頻譜綜合利用工作流程
14.3.4 軍民融合頻譜綜合利用仿真試驗
14.4 電磁頻譜戰發展分析
14.4.1 電磁頻譜戰概述
14.4.2 美國電磁頻譜戰發展
14.4.3 電磁頻譜戰發展動因
14.4.4 電磁頻譜戰主要活動
14.4.5 電磁頻譜戰作戰方式
第十五章 2022-2024年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軍民融合發展分析
15.1 北斗導航
15.1.1 產業政策支持
15.1.2 行業標準體系
15.1.3 系統建設進展
15.1.4 產業發展現狀
15.1.5 軍民融合發展意義
15.1.6 產業軍民融合現狀
15.1.7 產業發展建議對策
15.2 新材料
15.2.1 新材料重要戰略意義
15.2.2 新材料產業發展周期
15.2.3 新材料產業發展成果
15.2.4 新材料軍民融合需求
15.2.5 新材料產業發展策略
15.2.6 新材料軍民融合前景
15.3 無人機
15.3.1 無人機產業發展概況
15.3.2 無人機產業軍民融合機制
15.3.3 無人機產業軍民融合優勢
15.3.4 無人機軍民融合經驗啟示
15.4 核工業
15.4.1 核工業發展戰略發展思路
15.4.2 核工業軍民融合歷程解析
15.4.3 核工業軍民融合發展策略
15.4.4 核工業軍民融合發展前景
15.5 戰略性新興產業軍民融合發展對策建議
15.5.1 把握新興領域強化重點
15.5.2 夯實軍民融合技術基礎
15.5.3 打造軍民融合產業園區
15.5.4 建立軍民需求拉動機制
15.5.5 完善軍民融合制度建設
第十六章 2022-2024年中國軍民融合典型區域發展狀況分析
16.1 湖南省
16.1.1 產業扶持政策
16.1.2 產業發展現狀
16.1.3 人才供需分析
16.1.4 產業發展問題
16.1.5 人才培養策略
16.1.6 產業發展對策
16.1.7 未來發展前景
16.2 湖北省
16.2.1 產業發展基礎
16.2.2 產業發展現狀
16.2.3 應用典型示范
16.2.4 重點區域發展
16.2.5 產業項目動態
16.3 江西省
16.3.1 產業發展基礎
16.3.2 產業發展意義
16.3.3 行業發展現狀
16.3.4 軍民融合學會
16.3.5 產業發展問題
16.3.6 產業發展建議
16.4 山西省
16.4.1 相關支持政策
16.4.2 產業發展成果
16.4.3 戰略合作動態
16.4.4 產業發展經驗
16.4.5 發展瓶頸因素
16.4.6 產業發展對策
16.5 河北省
16.5.1 產業發展現狀
16.5.2 產業發展動態
16.5.3 發展現存問題
16.5.4 發展路徑選擇
16.5.5 產業發展對策
16.6 陜西省
16.6.1 產業發展政策
16.6.2 市場發展現狀
16.6.3 市場發展動態
16.6.4 雙擁工作發展
16.6.5 企業發展態勢
16.6.6 相關產業發展
16.6.7 發展存在問題
16.6.8 產業發展對策
16.7 遼寧省
16.7.1 財政政策分析
16.7.2 產業發展現狀
16.7.3 產業服務平臺
16.7.4 相關產業發展
16.7.5 發展制約因素
16.7.6 產業發展路徑
16.8 江蘇省
16.8.1 發展驅動因素
16.8.2 相關支持政策
16.8.3 產業示范基地
16.8.4 發展主要問題
16.8.5 發展對策建議
16.9 其他地區
16.9.1 山東省
16.9.2 甘肅省
16.9.3 上海市
第十七章 2022-2024年軍民融合典型產業基地發展分析
17.1 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建設概述
17.1.1 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基本內涵
17.1.2 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建設意義
17.1.3 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建設關鍵
17.2 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分析
17.2.1 內涵及其主要特征
17.2.2 各類園區建設現狀
17.2.3 園區建設主要問題
17.2.4 園區建設推進建議
17.3 軍民結合·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17.3.1 基地建設基本情況
17.3.2 基地運行情況分析
17.3.3 主導產業布局情況
17.3.4 基地發展支持政策
17.3.5 基地未來建設規劃
17.4 軍民融合(航天)·陜西西安市
17.4.1 基地建設總體情況
17.4.2 主導產業發展情況
17.4.3 基地發展支持政策
17.4.4 基地未來建設規劃
17.5 軍民結合·四川綿陽科技城
17.5.1 基地建設發展情況
17.5.2 基地運行情況分析
17.5.3 主導產業發展情況
17.5.4 基地發展支持政策
17.5.5 基地未來建設規劃
17.6 軍民結合·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
17.6.1 基地建設基本情況
17.6.2 基地運行情況分析
17.6.3 主導產業發展情況
17.6.4 基地發展支持政策
17.6.5 基地未來建設規劃
17.7 軍民結合(航空)·陜西漢中航空產業園
17.7.1 基地建設總體情況
17.7.2 基地運行情況分析
17.7.3 主導產業發展情況
17.7.4 基地發展支持政策
17.7.5 基地未來建設規劃
17.8 軍民結合(民用航天)·上海閔行區
17.8.1 基地建設總體情況
17.8.2 基地運行情況分析
17.8.3 主導產業發展情況
17.8.4 基地未來建設規劃
17.9 軍民結合·貴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17.9.1 基地建設發展情況
17.9.2 基地運行情況分析
17.9.3 基地主導產業情況
17.9.4 基地發展支持政策
17.9.5 基地未來建設規劃
17.10 西安兵器工業科技產業基地
17.10.1 基地建設發展情況
17.10.2 基地運行情況分析
17.10.3 基地發展動態分析
17.10.4 基地產業發展策略
17.10.5 基地創新實踐經驗
第十八章 2022-2024年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分析
18.1 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運行模式分析
18.1.1 體系框架
18.1.2 模式比較
18.1.3 經驗啟示
18.2 供需對接類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
18.2.1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信息中心
18.2.2 北京海鷹科技情報研究所
18.2.3 中國技術交易所有限公司
18.2.4 上海得民頌信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18.2.5 四川中科融創科技有限公司
18.2.6 中國航天系統工程有限公司
18.2.7 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
18.2.8 中國兵器工業新技術推廣研究所
18.2.9 西北工業大學深圳研究院
18.3 創業孵化類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
18.3.1 南京華訊方舟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18.3.2 西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18.3.3 湖南麒麟信息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18.3.4 南京理工大學連云港研究院
18.3.5 中國(綿陽)科技城工業技術研究院
18.3.6 西安航空科技創新服務中心
18.3.7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華東分所
18.3.8 成都科杏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18.3.9 中壹發展八五零電子有限公司
18.3.10 北方發展投資有限公司
18.3.11 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18.3.12 河北清華發展研究院
18.4 科技評估類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
18.4.1 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
18.4.2 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
18.4.3 北京藍海長青規劃設計研究有限公司
18.4.4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
18.4.5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
18.4.6 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
18.4.7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18.4.8 北京遠望智庫科技咨詢有限公司
18.4.9 北京華陸匯融科技咨詢有限公司
18.4.10 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監測中心
18.4.11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標準信息中心
18.4.12 中國電子學會
18.4.13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經濟技術發展中心
18.5 管理咨詢類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
18.5.1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
18.5.2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
18.5.3 北京軍友誠信質量認證有限公司
18.5.4 湖南福松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18.5.5 中化化工科學技術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18.5.6 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18.5.7 鋼鐵研究總院
18.5.8 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18.5.9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18.5.10 中勍科技有限公司
18.6 科技投融資類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
18.6.1 中國風險投資有限公司
18.6.2 江蘇毅達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8.6.3 北京國鼎科創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18.6.4 西安中科創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
18.6.5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18.6.6 豐年永泰(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第十九章 2021-2024年軍民融合國資企業運營分析
19.1 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19.1.1 企業發展概況
19.1.2 經營效益分析
19.1.3 業務經營分析
19.1.4 財務狀況分析
19.1.5 核心競爭力分析
19.1.6 公司發展戰略
19.1.7 未來前景展望
19.2 中國航發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19.2.1 企業發展概況
19.2.2 經營效益分析
19.2.3 業務經營分析
19.2.4 財務狀況分析
19.2.5 核心競爭力分析
19.2.6 公司發展戰略
19.2.7 未來前景展望
19.3 中兵紅箭股份有限公司
19.3.1 企業發展概況
19.3.2 經營效益分析
19.3.3 業務經營分析
19.3.4 財務狀況分析
19.3.5 核心競爭力分析
19.3.6 公司發展戰略
19.3.7 未來前景展望
19.4 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19.4.1 企業發展概況
19.4.2 經營效益分析
19.4.3 業務經營分析
19.4.4 財務狀況分析
19.4.5 核心競爭力分析
19.4.6 公司發展戰略
19.4.7 未來前景展望
19.5 中航航空電子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19.5.1 企業發展概況
19.5.2 經營效益分析
19.5.3 業務經營分析
19.5.4 財務狀況分析
19.5.5 核心競爭力分析
19.5.6 公司發展戰略
19.5.7 未來前景展望
19.6 航天科技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9.6.1 企業發展概況
19.6.2 經營效益分析
19.6.3 業務經營分析
19.6.4 財務狀況分析
19.6.5 核心競爭力分析
19.6.6 公司發展戰略
19.6.7 未來前景展望
19.7 北方導航控制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19.7.1 企業發展概況
19.7.2 經營效益分析
19.7.3 業務經營分析
19.7.4 財務狀況分析
19.7.5 核心競爭力分析
19.7.6 公司發展戰略
19.7.7 未來前景展望
19.8 中國軟件與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19.8.1 企業發展概況
19.8.2 經營效益分析
19.8.3 業務經營分析
19.8.4 財務狀況分析
19.8.5 核心競爭力分析
19.8.6 公司發展戰略
19.8.7 未來前景展望
第二十章 2022-2024年軍民融合民營企業運營分析
20.1 江龍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1 企業發展概況
20.1.2 經營效益分析
20.1.3 業務經營分析
20.1.4 財務狀況分析
20.1.5 核心競爭力分析
20.1.6 未來前景展望
20.2 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
20.2.1 企業發展概況
20.2.2 經營效益分析
20.2.3 業務經營分析
20.2.4 財務狀況分析
20.2.5 核心競爭力分析
20.2.6 公司發展戰略
20.2.7 未來前景展望
20.3 西安晨曦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3.1 企業發展概況
20.3.2 經營效益分析
20.3.3 業務經營分析
20.3.4 財務狀況分析
20.3.5 核心競爭力分析
20.3.6 公司發展戰略
20.3.7 未來前景展望
20.4 西安天和防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20.4.1 企業發展概況
20.4.2 經營效益分析
20.4.3 業務經營分析
20.4.4 財務狀況分析
20.4.5 核心競爭力分析
20.4.6 公司發展戰略
20.4.7 未來前景展望
20.5 廣東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5.1 企業發展概況
20.5.2 經營效益分析
20.5.3 業務經營分析
20.5.4 財務狀況分析
20.5.5 核心競爭力分析
20.5.6 未來前景展望
20.6 天海融合防務裝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20.6.1 企業發展概況
20.6.2 經營效益分析
20.6.3 業務經營分析
20.6.4 財務狀況分析
20.6.5 核心競爭力分析
20.6.6 公司發展戰略
20.6.7 未來前景展望
20.7 北京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20.7.1 企業發展概況
20.7.2 經營效益分析
20.7.3 業務經營分析
20.7.4 財務狀況分析
20.7.5 核心競爭力分析
20.7.6 公司發展戰略
20.7.7 未來前景展望
第二十一章 2022-2024年軍民融合發展資金支持體系分析
21.1 軍民融合發展金融支持分析
21.1.1 科技金融作用機制
21.1.2 金融支持經濟意義
21.1.3 金融支持現存問題
21.1.4 金融支持對策建議
21.2 軍民融合發展資金支持體系分析
21.2.1 資金支持體系轉型必要性
21.2.2 資金支持體系轉型可行性
21.2.3 資金支持體系構建國際模式
21.2.4 我國資金支持體系構建難點
21.2.5 多元資金支持體系構建路徑
21.3 軍民融合發展基金支持體系分析
21.3.1 基金支持體系結構
21.3.2 基金支持體系創新動力
21.3.3 基金支持體系形成與架構
21.3.4 基金支持發展狀況分析
21.3.5 基金支持體系存在的問題
21.3.6 國外發展投資基金經驗借鑒
21.3.7 發展基金投資需求系統把握
21.3.8 基金支持體系創新對策
第二十二章 2022-2024年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分析
22.1 軍民融合投融資分析
22.1.1 投資規模
22.1.2 產業基金
22.1.3 并購情況
22.1.4 IPO情況
22.2 “民參軍”投資模式分析
22.2.1 生產經營
22.2.2 管理經營
22.2.3 資產經營
22.3 軍民融合引入風險投資分析
22.3.1 引入風險投資意義
22.3.2 弱化民企參軍障礙
22.3.3 市場應用手段成熟
22.3.4 風險投資模式構建
22.4 中投顧問對軍民融合投資價值評估及分析
22.4.1 投資價值綜合評估
22.4.2 市場進入時機判斷
22.4.3 市場投資前景分析
22.4.4 行業投資壁壘分析
22.5 中投顧問對中國軍民融合投資風險分析
22.5.1 軍民融合項目風險
22.5.2 行業投資成本前置
22.5.3 信息不對稱風險大
22.5.4 產業融資存在問題
22.5.5 “民參軍”投資風險
22.6 中投顧問對中國軍民融合投資發展建議
22.6.1 軍民融合項目風控策略
22.6.2 軍民融合產業融資建議
22.6.3 軍轉民投融資的必要性
22.6.4 “軍轉民”領域投資建議
22.6.5 “民參軍”領域投資建議
22.7 軍民融合項目投資動態分析
22.7.1 光威復材軍民融合項目
22.7.2 軍民融合產業園建設項目
22.7.3 海事系統軍民融合基建項目
22.7.4 黑河首個軍民融合項目
第二十三章 2024-2028年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前景及趨勢分析
23.1 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前景及趨勢分析
23.1.1 軍民融合勢在必行
23.1.2 軍民融合整體趨勢
23.1.3 社會資本參與趨勢
23.1.4 重點領域發展趨勢
23.1.5 新興領域發展前景
23.1.6 法治保障建設趨勢
23.2 中投顧問對2024-2028年中國軍民融合發展預測分析
23.2.1 2024-2028年中國軍民融合行業影響因素分析
23.2.2 2024-2028年中國軍民融合產值規模預測
軍民融合是將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深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全面推進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各個領域的融合,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為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豐厚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后勁。軍民融合主要分為三層含義:一是“軍轉民”,就是軍事技術在民間的使用;二是“民參軍”,即民營主體參與軍工市場(同時也包含民間資本進入國防科技工業投資建設領域,民營企業有序參與軍工企業的改組改制);三是軍民協同,軍民融合協同創新是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領域。
自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各種規模的地方級、國家級軍民融合產業基金紛紛成立。未來,受益于國家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兩大產業模式的優勢互補,我國軍民融合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大力發展軍民結合型產業,以船舶集團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軍工企業,在軍工技術向民用產業轉化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績,2022年中國軍民融合行業產值約為4.59萬億元,其中軍用領域產值為0.61萬億元,民用領域產值為3.98萬億元。
截至2021年,全國范圍內共有36家國家級軍民融合示范基地(或稱“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整體分布格局呈現出“中西部地區較多,東部與東北地區較少”的特點。其中,中部地區數量最多,達到13家;西部地區數量略少于中部地區,共計11家;東部地區擁有9家。
我國政策也始終不斷加碼,“力挺”軍工發展。2023年3月20日,國資委黨委召開擴大會議,強調“要以更大力度鼓勵支持中央軍工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指導中央企業立足自身所能積極支持國防軍隊建設,助力實現國家戰略能力最大化”。同時,202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2023年我國國防預算約為155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2%,增速創近4年新高,且連續多年保持增長。
民參軍通過競爭激發市場活力、促進軍工技術發展,同時降低軍品的采購成本。民企在技術上有兩大優勢,一是民用領域的計算機、半導體、電子設備等的發展非常成熟,民企的競爭力更強;二是民企的內生創造力更強,市場化的機制和知識產權自有讓民企有動力去創新,開發新的技術路線,在某些領域取得突破。充分競爭和技術進步可以提高產業鏈協同效率,最終降低下游成本。軍民融合經過幾年的長足發展,A股軍工上市公司中,民營公司數量已占產業鏈50%,在軍工產業鏈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8年中國軍工產業市場化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共二十三章。首先介紹了軍民融合產業的概念與內涵以及國外軍民融合產業的發展現狀;然后報告深入分析了中國軍民融合產業的發展環境、現狀及多個領域的發展狀況,然后詳細闡述了航天、航空、船舶、武器裝備、電磁頻譜等領域軍民融合情況;隨后,報告對軍民融合產業做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分析、重點區域分析、產業基地分析及企業分析等等;最后,報告對中國軍民融合產業的投資狀況和未來的發展前景及趨勢進行了詳盡解析。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來自于世界銀行、國家統計局、財政部、中國軍事科學院、民航總局、中投產業研究院產業研究中心、中投產業研究院市場調查中心以及國內外重點刊物等渠道,數據權威、詳實、豐富,同時通過專業的分析預測模型,對行業核心發展指標進行科學地預測。您或貴單位若想對軍民融合產業有個系統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資軍民融合產業,本報告將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工具。